FinTastic.Trading Body Wrapper

盤感交易 – Intuitive Trading

盤感交易 – Intuitive Trading

Summary

  • 盤感就是看穿動能的強、弱、虛、實的能力
  • 盤感像肌肉,是訓練出來的
  • 盤感是自身刻劃出來的,無法模仿
  • 盤感是分析經驗的累積
  • 盤感並非一直存在
  • 訓練盤感的目的,就是要產出高勝率的”假設”!

股價的變化瞬息萬變,隨時都有多種動能相互推擠,有基本面、技術面、消息面、籌碼面、心理面、有的明顯、有的隱性。學習觀察、拆解、分析個股的動能組合,看穿動能的強、弱、虛、實,就是盤感。

盤感像肌肉,是訓練出來的 💪

討論盤感的文章或書籍相當稀少,甚至乾脆把它當作一個操盤手的第六感。盤感的產生,是因為觀察經驗的累積,而對於接下來的行情,出現了高精準度的”直覺”。而這種直覺無法被變成簡單與標準化的交易規則,例如KD黃金交叉買多,所以被歸類於第六感領域。這種演繹與歸納大量資訊的經驗,就像訓練腦部的肌肉一樣,你越常使用,他就越來越強壯。

Male artist character making a sculpture of human head, craft hobby or profession vector Illustration isolated on a white background.

盤感是自身刻劃出來的

盤感是自身經驗,無法傳授或模仿。這就是為什麼即使你知道日本股神BNF的操作手法,你也不會就變成股神。盤感來自於自己的交易風格與經驗,可以是短線當沖、長線價值投資、波段操作等等。例如有些長線投資Buy&Hold的人,雖然自認為不擅於Time the market,但因經驗累積,卻能及時賣出失去動能的公司,對Portfolio進行優化,其實也在善用盤感調整動能組合,擇強汰弱以達到動能最大化。所以盤感與自己的操作經驗有關,所以每個人的盤感會有不同的結論。

盤感是分析經驗的累積

盤感來自於大量的經驗,但更重要的是拆解與分析的能力。過去,我曾經試著使用電腦學習的方式,將NQ期貨20年的K線資料歸納出150種型態,透過大數據去預測未來的走勢,但結果是失敗的。因為電腦缺乏解讀的能力,同樣是一組下跌K線,可以是漲多拉回、消息面短暫恐慌、大股東出貨等等不同原因。但是人類可以判斷這些不同。透過演繹與歸納,分辨出每個市場情境的差異,每種動能的權重變化,所以盤感是超越統計學理論,是數據透過系統性思考後加工產生的。

盤感並非一直存在

盤感並非一直存在,相反的,大多時候,我們對於股價走勢是無法解讀的。只有在某些關鍵時刻、關鍵價位,動能增強時,盤感才會出現,推論出有意義的訊息。盤感也有強弱之分,有時只是對面前的情況有似曾相似的感覺,有時候則是篤定。而熟練的交易人就會等待更篤定的盤感出現。這個認知很重要,因為似曾相似這種經驗是很氾濫的。

訓練盤感的目的,就是要產出高勝率的”假設”!

【假設】之牆

訓練盤感,就是照表操課,累積交易與分析的經驗。有興趣可以參考下面這篇之前寫的文章:股市福爾摩斯的養成指南
文中提到投資過程的前三個步驟如下:

  1. 蒐集資料 Data Collection
  2. 分析見解 – 基本面 Fundamental Analytical Conclusion
  3. 分析見解 – 技術面 Technical Analytical Conclusion

過去對於執行蒐集與分析的工作,已經逐漸產生了一些心得,也就是我對於操作高成長股投資組合的盤感。並且加入更多層面的分析,例如資金面、消息面、心理面的影響。而這些分析經驗的累積,就是要產出高勝率的”假設”。
我會將日常分析後的盤感,寫成【假設】貼在桌面上,有時則是刪除,有時修改,直到某些假設令我很有信心,就會進一步寫出【操作】規劃。

寫出假設,了解自己的盤感準確度

這種盤感交易,透過SOP化流程,可以減少自己衝動性下單,同時增加下單後的信心。而預先規劃操作策略,可以更精準的執行買入、加碼、停利、停損。有時候,即使對於一筆高信心交易後來虧錢了,也比較能夠分析出錯誤的原因,而把錯誤經驗變成系統的一部分,避免重複發生。

所以盤感不是什麼奇妙的超能力,比較像是資深的警察,對於辦案總是有比較強的直覺,對於犯案動機、犯罪顯場都能聚焦在重要的事證。或是很資深的醫生,對於症狀能與過去的病例做出比較,並更快更準確的判讀。專業的投機能力,則需要培養自己的盤感,也就是照表操課、蒐集、分析股價動能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