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astic.Trading Body Wrapper

六檔AI主題ETF綜合比較-哪一檔以YTD與Sharpe雙料稱冠?

六檔AI主題ETF綜合比較-哪一檔以YTD與Sharpe雙料稱冠?

人工智慧熱潮在近年引發投資市場極大關注,許多投資人希望透過主題ETF把握AI產業的成長機會。本報告聚焦以下六檔AI主題ETF,比較其2025年迄今(YTD)的表現與關鍵特徵。

報告將依序介紹各ETF的投資理念及追蹤指數、主動/被動類型、持股與產業配置、2025年YTD報酬、風險報酬指標(如夏普比率、標準差等)、主動型ETF經理人背景、費用率與規模,最後綜合比較並為不同投資者提供選擇建議。


Roundhill Generative AI & Technology ETF(CHAT)

CHAT 是第一批專注「生成式 AI」的主題 ETF,管理資產約 $8.66 億,採主動管理,不追蹤固定指數;投資範圍涵蓋 AI 晶片、雲端基礎設施到模型/應用供應商,持股數通常 25–50 檔、可全球配置與非美市場敞口。費用率 0.75%,屬主題型 ETF 的中高區間;近一年組合周轉率約 92%,顯示管理團隊會主動調倉以跟上 AI 產業變化

CHAT 定位在 Large Growth(大型成長)—這與實際持股高度重疊於美中大型科網龍頭相符;因此風格上偏成長、尺寸以大型股為核心,少量中型新創作為輔。

前十大持股與產業輪廓(集中於 IT 與通訊服務)
CHAT 的前十大全部來自大型成長或偏成長的科網/雲端/AI 企業,前十合計約 41.95%,總持股量40檔:

  • NVIDIA Corp NVDA 8.09%
  • Alphabet Inc GOOGL 5.59%
  • Oracle Corp ORCL 4.21%
  • Microsoft Corp MSFT 3.85%
  • Meta Platforms Inc META 3.75%
  • Broadcom Inc AVGO 3.48%
  • Tencent Holdings Ltd 700 HK 3.41%
  •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9988 HK 3.28%
  • ARM Holdings PLC ARM 3.24%
  • Amazon.com Inc AMZN 3.05%

2025 年 YTD、風險/報酬 (截至10/3/2025)

  • 2025 YTD 報酬: +56.35%
  • Sharpe Ratio(1Y): 2.14
  • 年化波動率: 32.74% (Seeking Alpha)
  • 最大回撤(2025): -31.34%(發生於 2025-04-08)

經理團隊(主動管理)
顧問投資公司為 Tidal Investments,子顧問為 Roundhill Financial。組合經理包括 Will Hershey, CFA、Tim Maloney, CFA、Dave Mazza 與 Michael Venuto(顧問方 CIO) 等人,皆自 2023 年基金成立即參與管理。此結構等於:策略由 Roundhill 主導、同時吸納顧問方(Tidal/CIO)經驗,利於在技術週期快速輪動時調整持股。


Alger AI Enablers & Adopters ETF (ALAI)

ALAI 鎖定兩條主線:Enablers(促成者)=提供 AI 基礎設施的晶片、雲端、軟體與裝置供應商;Adopters(採用者)=把 AI 導入產品與營運、用以提升效率與營收的公司。產品為主動管理,不追蹤指數;Alger 於 2024/4 上市此策略,費用率 0.55%。持股屬高信念、集中式(約 60–70 檔),允許跨產業與跨市值彈性配置。

選股策略 —「雙輪驅動 + 嚴格質量」
投資總監/經理 Patrick Kelly, CFA 將組合切成「技術供給」與「應用滲透」雙主軸。自上而下描繪 AI 投資鏈(chips → cloud → model → app),自下而上以公司訪談/產業鏈驗證需求與現金流落地

  • Enablers:優先擇入能提供計算力(GPU/ASIC/先進封裝)資料/雲基建模型/平台的供應商,強調可持續定價力資本開支週期向上(如 GPU 週期、雲端 AI CapEx 上修)。
  • Adopters:鎖定 AI 對商業模式的單位經濟改善(毛利率擴張、LTV/CAC 提升、周轉天數下降),而非僅僅題材敘事;例如廣告/電商的轉換率提升、內容平台的自動化與生產力飛躍、能源/公用事業的負載預測與調度優化

ALAI 被歸在 Large Growth(大型成長),估值/增長指標亦明顯偏成長屬性。

前十大持股與產業輪廓(集中於 IT+通訊服務,並延伸至「AI 採用者」)
截至 2025-09-26,前十大合計 59.78%、總持股 64 檔、資產規模約 $248M。組合橫跨半導體/雲平台/廣告社群等 Enablers 與 電動車、遊戲、能源等 Adopters,體現「技術供給 × 廣泛採用」的雙主題。權重主體仍在資訊科技通訊服務;但也納入能源/公用事業(如 Talen、Vistra)與可選消費(如 Tesla、Sea)等「AI 採用者」,藉此捕捉AI 外溢到實體/非科產業的貢獻。

  • NVIDIA 10.02%
  • Microsoft 9.47%
  • Meta 8.07%
  • Amazon 6.47%
  • Nebius Group 5.53%
  • AppLovin 4.68%
  • TSMC 台積電 4.54%
  • Alphabet 3.94%
  • Broadcom 3.85%
  • Tesla 3.21%

2025 年 YTD、風險/報酬(2025-10-03)

  • 2025 YTD 報酬: +43.76%
  • Sharpe Ratio(1Y): 2.12
  • 年化波動率:31.61% (Seeking Alpha)
  • 最大回撤(2025): -29.36%2025-4-4

經理團隊(主動管理)
Patrick Kelly, CFA 為組合經理與策略負責人,Alger 強調其「高信念成長」血統與對 AI TAM 的長期觀點;官方資料、新聞稿與播客皆指出,他以集中度產業鏈實證來放大勝率、管理風險。


WisdomTre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Innovation Fund (WTAI)

WTAI 是 被動型 AI 主題 ETF,追蹤 WisdomTre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Innovation Index;2021/12 上市,費用率 0.45%。定位在「以廣泛、分散方式曝險 AI 生態系」,避免過度集中少數巨頭;組合採等權重邏輯並隨指數定期調整,屬於 Large Growth(大型成長)的風格型態;若你的目標是用一檔低費用、被動且分散的方式拿到AI 全景曝險,並降低「單一巨頭」的集中風險,WTAI 是具代表性的選擇。代價是相對於高集中/主動型 AI ETF,上漲爆發力較溫和。WTAI 扮演「分散投資」,與像 CHAT/ALAI 這類高純度或高信念策略形成互補。

WisdomTre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Innovation Index 指數簡介

  • 定位:WTAI 的追蹤指數;聚焦「人工智慧+創新」的全球股票籃。
  • 選股範圍:已開發+新興市場;必須具備與 AI 相關的半導體、軟體、其他硬體能力,或屬於 AI 驅動的創新應用
  • 門檻:最低市值約 ≥1 億美元、近 3 個月中位日成交額 ≥100 萬美元(確保可投性與流動性)。
  • 加權方式修正等權(Modified Equal Weight),降低超級權值股集中風險,提升次一線供應鏈能見度。
  • 再平衡:每年兩次(通常上、下半年各一次),並發布成分調整名單。
  • 結構快照:成分數約 70–80 檔;大型股占比高美國權重居多,並涵蓋韓國、台灣、日本、中國等關鍵供應鏈。

前十大持股與產業輪廓
前十權重約 29.93%持股 77 檔;AUM 約 $364M。產業以資訊科技為核心,並延伸至通訊服務與可選消費,從半導體→雲/資安→應用平台均衡曝險,單一持股影響相對有限。

  1. Alphabet Inc-Cl A (GOOGL UQ) 4.30%
  2. Broadcom Inc (AVGO US) 3.55%
  3. Nvidia Corp (NVDA UQ) 3.37%
  4. Microsoft Corp (MSFT US) 3.25%
  5. Meta Platforms Inc. Cl A (FB UQ) 3.13%
  6. Softbank Corp (9984 JT) 3.01%
  7. SK Hynix Inc (000660 KS) 2.56%
  8. Oracle Corp (ORCL UN) 2.37%
  9. Marvell Technology Inc (MRVL US) 2.25%
  10. Micron Technology Inc (MU UQ) 2.13%

2025 年 YTD、風險/報酬(2025-10-03)

  • 2025 YTD 報酬: +33.22%
  • Sharpe Ratio(1Y): 1.65(以日資料年化計算)
  • 年化波動率:30.95% (Seeking Alpha)
  • 最大回撤(Since Inception): -45.92%(發生於 2022-10-14

Global X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Technology ETF (AIQ)

AIQ 是 被動型 AI 主題 ETF,2018 年推出、屬市場較早布局者。追蹤 Indxx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Big Data Index,以「廣義 AI + 大數據」為核心:同時涵蓋 AI 軟硬體供應商、雲端與資料基礎設施、以及因掌握數據或導入 AI 而受益的龍頭企業。AIQ 偏 Large Growth(大型成長)、費用率 0.68%、資產規模約 $60.8B,流動性與買賣價差表現出色,適合大額與策略性配置。如果你要用一檔就拿到全球 AI 生態系的廣義敞口,又在意流動性與波動控制AIQ 很適合做「核心持倉」:大型科技打底、加入 AI 高增長板塊的結構,讓它在牛市有參與度、在震盪時相對好熬;之後再視風格偏好,疊加 CHAT/ALAI(強主題、進攻)或 WTAI/TRFK(分散、基建)作為衛星部位,能把「上行彈性 × 風險管理」配齊。

Indxx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Big Data Index 指數簡介

  • 定位:聚焦「人工智慧 + 大數據」受益企業(全球已開發市場為主,含合格中資 ADR/GDR)。
  • 選股範圍與分類
    • Category 1(應用/平台):AI 開發者、AIaaS 提供者。
    • Category 2(使能/硬體):AI 硬體(半導體、記憶體等)、量子計算
  • 入選門檻
    • 市值下限:Cat1 ≥ US$2B;Cat2 ≥ US$0.5B
    • 近 6 個月日均成交額 ≥ US$2M;近 6 個月90% 交易日有成交自由流通≥10%(或自由流通市值≥US$1B)。
    • 國別:美、加、台、韓、歐日澳等已開發市場;中國 ADR/GDR 可納入
  • 成分名額:自上而下篩選 Cat1 前 60 檔 + Cat2 前 25 檔,共 最多 85 檔
  • 加權方式(修正市值加權)
    • 依個股市值加權並配合主題曝險分數設上限:曝險分數 >20% → 單檔上限 3%;≤20% → 上限 1%;最低權重 0.3%
  • 調整頻率每年重構一次(1 月最後一個交易日)每年 7 月最後一日再平衡

前十大持股與產業輪廓
前十合計約 33.6%、總持股 88檔;組合均衡納入美、歐、亞大型科網與關鍵供應鏈。產業分布:資訊科技約 ~71%、非必需消費 ~12%、通訊服務 ~10%、工業 ~6.5%

  • Alibaba Group Holding-Sp Adr 4.1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3.53%
  • Tesla Inc 3.5%
  • Alphabet Inc-Cl A 3.45%
  • Tencent Holdings Ltd 3.3%
  • 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 3.23%
  • Apple Inc 3.21%
  • Taiwan Semiconductor-Sp Adr 3.2%
  • Oracle Corp 3.19%
  • Broadcom Inc 3.19%

2025 年 YTD、風險/報酬

  • 2025 YTD 報酬:約 30.63%(至 2025/10/3)
  • Sharpe Ratio(1Y):1.43
  • 年化波動率:25.24% (Seeking Alpha)
  • 最大回撤(2025): -26.35%2025-4-8

Pacer Data and Digital Revolution ETF (TRFK)

TRFK 是 被動型 主題 ETF,2022/6 上市,費用率 0.49%(2025/8 自 0.60% 下調)。Morningstar給予五星殊榮的ETF。它把 AI、物聯網帶來的「資料爆發」視為長期主旋律,聚焦資料傳輸、儲存、處理與雲端基礎設施等受益鏈。採完全複製所追蹤的 Pacer Data & Digital Revolution Index,持股數約 84 檔Top10 ≈58%,以大型權值股為核心,維持良好流動性與穩定性。若你想精準押注 AI 基礎設施的「賣鏟人」鏈,又不想承擔純小型成長的極端波動,TRFK 提供一個以大型晶片+網通+資安為中樞的規則式敞口:上行能跟上算力與網路擴產周期,下行受大型權值與現金流體質緩衝;缺點是對軟體/應用端行情的彈性較小。把它當作 AI 主題配置裡的「硬體基建核心」,再搭配 CHAT/ALAI(進攻)或 WTAI/AIQ(分散),整體風報比會更均衡。

Pacer Data & Digital Revolution Index 指數簡介

  • 定位:TRFK 的追蹤指數;聚焦「資料×數位基建」—資料的產生、傳輸、儲存、處理及其周邊服務的受益企業。
  • 選股方式至少 50% 營收須來自與資料/通訊,優先納入能驅動資料時代的硬體與基建供應商-半導體(GPU/CPU/記憶體/代工)、網通設備(交換器/路由器/光通訊)、雲端與資料中心(伺服器/儲存/機櫃/散熱與基礎設施),再搭配少量系統軟體/資安等「資料效率」提升者。
  • 可投性門檻:市值 ≥ US$1B、近 3 個月 ADV ≥ US$2M、主要交易所主板掛牌;實際曝險以大型/中型股為主。
  • 權重設計市值加權 + 單一權重上限,偏好大型市值公司;單一成分上限 10%,且權重 >4.5% 的成分合計不得超過 45%,超額部分按規則回配。
  • 重組/再平衡:每年一次,基準日在4 月最後一個交易日收盤。
  • 結構快照:近例顯示成分約 80 檔;指數與基金預期高度聚焦資訊科技與工業,歐洲比重相對有限。

前十大持股與產業輪廓(硬體基建三核心:晶片 × 網通 × 資安)
前十合計約 58.43%、總持股 87檔;產業幾乎全集中在 資訊科技半導體(NVDA/AMD/ARM/INTC/TSMC ADR 等)、網通設備(Cisco/Arista)、企業軟體與資料庫(Oracle)、資安(PANW/CRWD)。另見少量工業配套(如 Trane 的資料中心冷卻)。組合清楚押注 AI 資料中心與網路基建升級。截至 2025/10/4:

  • ORCL Oracle Corp 10.29
  • AVGO Broadcom Inc 9.97
  • NVDA NVIDIA Corp 9.23
  • CSCO Cisco Systems Inc 4.49
  • AMD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4.46
  • ARM ARM Holdings PLC 4.37
  • INTC Intel Corp 4.35
  • ANET Arista Networks Inc 4.24
  • PANW Palo Alto Networks Inc 3.73
  • CRWD Crowdstrike Holdings Inc 3.30

2025 年 YTD、風險/報酬

  • 2025 YTD 報酬:約 34.79% (2025/10/3)
  • Sharpe Ratio(1Y):1.53
  • 年化波動率:32.1%
  • 最大回撤(2025): -29.06%2025-4-8

Spear Alpha ETF (SPRX)

SPRX 是一檔別具特色的主動型ETF,由新興公司Spear Investments於2021年8月創立。其投資理念是發掘工業科技突破所帶來的成長機會,專注於幾大長期趨勢:企業數位化自動化與機器人人工智慧 (AI)能源轉型光子學與3D列印太空探索等。換言之,SPRX並非純AI ETF,而是更廣義的「創新科技+產業變革」主題基金,AI是其中重要一環。基金取名ASPRX 是主動型創新科技主題 ETF,2021/8 上市,費用率 0.75%。主題不是「純 AI」,而是更廣義的工業科技 × 結構性變革:企業數位化、自動化與機器人、AI、能源轉型、光子學/3D 列印、太空探索等。基金目標是在這些長趨勢的價值鏈上尋找被低估的受益者,持股集中、可大幅偏離傳統指數。官方揭露顯示 AUM 約 $125M

選股策略 —「沿價值鏈找被忽視的 Alpha」
Spear 的流程先定義世代趨勢,再「自下而上」逐一檢視價值鏈環節(財務、管理層、客戶/競爭地位),尋找耐久度高、但市場所給評價仍未反映的公司;投資範圍可跨市值與產業,強調高信念集中以放大勝率。方法論明確把 AI 放在「chips → interconnect/網通 → 雲端/安全 → 上層應用」的供給鏈中,同時納入能源/光子學等與運算擴張互補的受益題材(如資料中心用電、冷卻、光通訊與先進封裝供應鏈)。

以持股結構與市值分布觀察,SPRX 整體偏 Large/Mid Growth(大型到中型、偏成長),但因主動高集中、個股輪動幅度大,風格短期可出現明顯飄移。

前十大持股與產業輪廓(AI 資料中心 × 網通 × 安全 × 新能源)
前十合計約 64.36%、總持股24檔;產業重心在半導體/網通/資安/雲端,並延伸至能源與光子學等 AI 基礎設施的關鍵配套,組合明顯「賣鏟人」取向。:

  • Astera Labs 10.86%(AI 資料中心高速互連)
  • NVIDIA 8.31%(AI GPU)
  • Cloudflare 7.64%(雲端網路/安全)
  • Arista Networks 6.81%(資料中心交換器)
  • Coherent 6.08%(光子/光通訊)
  • Rubrik 5.84%(雲端資料管理)
  • Rigetti 5.35%(量子運算)
  • Constellation Energy 5.07%(核電/清潔能源)
  • Zscaler 4.72%(零信任資安)
  • Credo 4.70%(高速介面晶片)

2025 年 YTD、風險/報酬

  • 2025 YTD 報酬:約 43.21% (2025/10/3)
  • Sharpe Ratio(1Y):1.74
  • 年化波動率:45.73% (Seeking Alpha)
  • 最大回撤(2025): -42.12%2025-4-4

經理團隊(主動型)
Ivana Delevska 擔任投資組合經理與 Spear 創辦人/CIO;創業前在 Tiger Management、Millennium、Citadel、Davidson Kempner 等長短倉平台任資深分析師,亦曾於 德意志銀行、Gordon Haskett 研究多產業公司——屬於工業與工業科技深耕背景的主動型經理人。


六檔ETF綜合比較一覽表

項目CHAT (Roundhill)ALAI (Alger)WTAI (WisdomTree)AIQ (Global X)TRFK (Pacer)SPRX (Spear)
投資理念聚焦生成式AI革命,投資全球打造AI技術與應用的創新企業;無指數,主動選股。佈局AI促成者(硬體、軟體)與採用者(各行業運用AI者);無指數,主動高信念策略。追蹤WisdomTree AI & 創新指數,廣納全球AI科技及創新公司;被動,分散投資約70檔。追蹤Indxx AI & 大數據指數,涵蓋AI研發及大數據領域全球龍頭;被動,持股近94檔。追蹤Pacer資料傳輸與通訊革命指數,鎖定AI時代數據基建(半導體、網路、雲端)公司;被動,持股84檔。多主題主動式:發掘工業科技突破(AI、機器人、能源轉型等)下的高成長股;無指數,集中持股20-30檔。
主動/被動主動管理(Roundhill團隊,CIO M. Venuto)主動管理
(Patrick Kelly)
被動複製被動複製被動複製主動管理
(Ivana Delevska)
成立時間2023/5/182024/4/052021/12/092018/5/—2022/6/082021/8/02
費用率0.75%0.55%0.45% 🏆0.68%0.49%0.75%
基金規模 (AUM)~8.7億美元(2025/10)~2.6億美元(2025/10)~3.7億美元(2025/10)~60.8億美元(2025/9)~2.0億美元(2025/9)~1.2億美元(2025/10)
持股數量40 檔56 檔70 檔94 檔84 檔~25 檔
前十大持股(名稱及占比)NVIDIA 8.09%
Alphabet 5.59%
Oracle 4.21%
Microsoft 3.85%
Meta 3.75%…(Top10≈42%)
NVIDIA 14.7%、Amazon 10.6%、Microsoft 10.6%、Meta 7.6%、AppLovin 5.4%…(Top10≈65.6%)Broadcom 3.88%、Palantir 3.65%、NVIDIA 3.44%、SK Hynix 3.03%、Meta 2.96%…(Top10≈33.6%)Alibaba 3.85%、Tesla 3.63%、Alphabet A 3.56%、Samsung 3.36%、Apple 3.27%…(Top10≈33.6%)Oracle 10.3%、Broadcom 9.9%、NVIDIA 9.4%、Cisco 4.6%、AMD 4.5%…(Top10≈58.4%)Astera Labs 10.99%、NVIDIA 8.47%、Cloudflare 7.59%、Arista 7.24%、Coherent 6.35%…(Top10≈65.6%)
產業配置資訊科技+通訊服務為主、NeoCloud、SaaS近乎全科技曝險。科技為主,並涵蓋通訊服務、能源、公用事業等跨產業 AI 應用。資訊科技 ~78%、通訊 ~7%、非必需消費 ~7%、工業 ~5%。資訊科技 ~71%、非必需消費 ~12%、通訊 ~10%、工業 ~6%。幾乎全數資訊科技(半導體、網通、資安),少量工業配套。企業數位化、自動化與機器人、人工智慧 (AI)、能源轉型、光子學與3D列印、太空探索
2025 YTD 報酬率+54.9% 🏆+42.44%+33.32%+30.55%+34.69%+42.94%
Sharpe Ratio(1Y)2.14 🏆2.121.651.431.531.74
年化波動率32.74%31.61%30.95%25.24% 🏆32.1%45.73%
最大回撤(2025)-31.34%
(2025-04-08)
-29.36%
(2025-04-04)
-35%
(2025-04-07)
-26.35%
(2025-04-08)
-29.06%
(2025-04-08)
-42.12%
(2025-04-04)
適合投資者進取型:看好生成式 AI、可承受高波動。進取型:信任主動選股、跨產業 AI 佈局。平衡型:低費用、分散長期持有。穩健型:看重流動性與大盤科技底盤。平衡型:押注 AI 資料中心/硬體基建。進取型:以小部位博取主動 Alpha。

分析與結論

就指定的評估尺標—2025 YTD 報酬1Y Sharpe Ratio—綜合比較六檔 AI ETF 之後,CHAT 今年的風險調整後表現與絕對漲幅皆居首(YTD +54.9%、Sharpe 2.14)。雖然持股數量較低,但它的主動選股更貼近市場資金偏好(AI 晶片+雲平台+應用三線齊下),例如NeoCloud的CRVW、NBIS與ORCL都有納入,且權重不被超大型權值股「鎖死」,因此能更充分捕捉熱門中型成長股在AI行情上行階段的爆發力。這是今年跑贏同儕的關鍵。

必要但可接受的代價:

  • 費用率 0.75% 高於被動同類;
  • 成立時間短(資料史不長),「過去表現不代表未來」的風險更需要留心;
  • 年化波動率32.74%是六檔ETF中第二高。

若能接受上列代價以換取主題純度與進攻效率,CHAT 是今年度最具進攻性的AI ETF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