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astic.Trading Body Wrapper

比特幣+AI算力:WGMI ETF的雙重驅動力CoinShares Bitcoin Miners ETF

比特幣+AI算力:WGMI ETF的雙重驅動力CoinShares Bitcoin Miners ETF

川普上任後強力表態支持加密貨幣,承諾放寬監管、打造「比特幣超級大國」。他甚至公開喊話,要確保「加密未來誕生在美國,並讓剩餘的比特幣都由美國來開採」。這樣的親加密政策意味著撤銷對加密產業的「戰爭」策略、解散專責執法單位,並以「美國優先」推動科技與能源發展。對比特幣礦企而言,這代表法律障礙減少、融資環境改善,也可能帶動美國境內礦場擴張。尤其是那些原本仰賴比特幣收益、但正積極轉型投入 GPU 雲端算力(如 AI 訓練)的公司,更能藉此政策東風快速吸引資金、加速布局 AI 資料中心。

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一檔 ETF 自 4 月以來表現搶眼——WGMI CoinShares Bitcoin Miners ETF。它聚焦比特幣挖礦與 AI 算力兩大賽道,具備高波動、高回報的特性,可以視為「雙倍做多比特幣+AI 算力」的概念股。對於願意承擔風險、追求主題投資機會的積極型投資人,WGMI 無疑是一檔值得關注的標的。

WGMI 基本資料

  • 基金名稱:CoinShares Bitcoin Miners ETF(美國交易所代碼WGMI)。
  • 發行公司:Valkyrie(CoinShares旗下),基金顧問為Valkyrie Funds LLC。
  • 成立時間:2022年2月7日。
  • 費用率:0.75%。
  • 投資策略:為主動管理ETF,至少80%資產投資於「超過一半收入來自比特幣挖礦」的公司。換言之,聚焦比特幣挖礦相關產業(礦機製造、礦場服務、專用晶片等),但不直接買入比特幣
  • 追蹤標的:無固定指數,屬行業主題ETF,由經理人選股決定權重;標的企業多數為北美比特幣礦業及相關硬體廠商。
  • 持股數量:截至2025年8月約有23檔持股。
  • 最大持股與權重:前五大持股分別是Iris Energy (IREN)約17.3%、Cipher Mining (CIFR)約11.8%、Core Scientific (CORZ)約9.4%、TeraWulf (WULF)約7.9%、Riot Platforms (RIOT)約7.6%。這些權重由基金經理根據研究判斷配置,並非單純依市值等比配置。

Morningstar 風險評等與指標

WGMI在Morningstar分類中屬於「數位資產」(Digital Assets)主題型股票ETF。由於標的公司業務集中且高波動,預期風險等級偏高。根據可查數據,其標準差遠高於一般大盤ETF:過去一年年化波動率約為17.1%(同期BITQ等類似ETF約13%),凸顯其價格劇烈上下震盪。另一方面,WGMI一年的Sharpe Ratio約為0.64,相對於BITQ的0.86而言風險調整後表現較低。這些數據說明WGMI風險水準很高,長期來看可能需要更高報酬來補償投資人。Morningstar的分析師可能因此對其評級保守,但考量行業題材特性,也給予類似主題ETF相同的風險評級。

從這張表可以看到,WGMI 的走勢幾乎像坐雲霄飛車。某些月份能暴漲三、四成,甚至像 2023 年 1 月直接翻倍,但隔月就可能重挫二、三成。2022 年全年跌掉八成多,隔年卻狂漲三倍,2024 又回到二成多的報酬,2025 年則是先大跌再大漲。這代表 WGMI 完全不是一檔「穩定成長」的ETF,而是高度跟隨比特幣行情與市場情緒,放大了加密資產的多空循環。投資人如果參與,必須能承受極端的震盪,短時間內可能大賺,但也可能在幾週內出現巨幅虧損。換句話說,這是一檔「高風險高報酬」的主題ETF。

WGMI 前五大持股分析

  • IREN (Iris Energy):澳洲比特幣礦業公司,近月來大手筆擴充Nvidia GPU資源以發展AI雲端服務。該公司宣布暫停擴張比特幣算力,轉投入AI計算中心,並計劃將Nvidia GPU規模倍增。今年以來,IREN每月創下約6,500萬美元的挖礦營收,另有AI業務帶來穩定現金流。因而IREN的營運呈現「雙引擎」,比特幣漲價時挖礦收入攀高,市場對AI訓練需求增溫則讓GPU資源更具價值。
  • CIFR (Cipher Mining):美國礦商Cipher近年布局高效能計算(HPC)資料中心,獲得日本軟銀(SoftBank)5,000萬美元注資,助力其AI運算基地建設。Cipher在北美已有多個大型礦場,現在正將其中一部分改造為GPU伺服器場,用來出租雲端算力。其稱SoftBank資金將用於HPC數據中心業務,並留有選擇權在美國興建3億瓦礦場。換言之,Cipher的前景既靠比特幣,也靠AI算力需求,增添經營韌性。
  • WULF (TeraWulf):美國TeraWulf的Lake Mariner礦場原本是傳統比特幣挖礦基地,如今積極轉型為液冷GPU集群。近期它與Google背書的Fluidstack簽署十年HPC託管合約,首階段合約金額達37億美元(前五年)。這筆大合約約等於公司數倍市值,顯示AI算力市場可觀。消息公布後WULF股價大漲,因此在WGMI權重上升。TeraWulf雖然仍持續生產比特幣(其湖礦設施年發電量數千GWh),但其重心明顯向AI伺服器傾斜,股價與市值也更多與AI項目掛鉤。
  • CORZ (Core Scientific):美國最大GPU挖礦公司之一。2024年核心大買家CoreWeave傳出可能併購,引發市場熱炒。Core Scientific掌握約724MW高效GPU算力,並已與多家大型AI業者簽訂租賃合約,未來幾年收入高達102億美元。該公司目前80%的營收來自託管客戶(主要是AI與資料中心),僅約20%來自比特幣挖礦。因此,Core Scientific高度依賴AI算力需求,其股價漲跌既跟比特幣行情有關,也對AI計算熱潮敏感。
  • RIOT (Riot Platforms):美國大型比特幣礦商,持續擴大設備並增加產能。今年5月礦出514枚比特幣(月增11%)。同時,它積極拓展HPC領域:在德州Corsicana斥資收購350多畝土地,籌備高效能數據中心,並新設HPC技術長以掌管GPU雲端業務。分析師看好Corsicana場址將帶來穩定收入,甚至有券商將目標價調高。。綜合而言,Riot仍為比特幣挖礦主力(比特幣漲價時挖礦收入立即受益),但同時布局AI算力,避免單一賭注。

以上前五大持股均同時受益於比特幣價格上揚(挖礦利潤提高)與AI GPU需求爆發。當比特幣價格上升時,這些礦企可挖得更多幣、營收大增;反之當挖礦毛利下滑,提供GPU雲算力的營收就成為強心針,這就是為什麼股市中常看到這類公司走勢與AI熱度高度相關。

持有主題ETF的優勢

  • 分散與主題押注:投資WGMI可以一次買入多家礦業及AI算力公司,降低持單一礦業股的個別風險。對於看好「加密+AI」題材的投資人來說,它提供了簡便的籃子型押注。與直接持有比特幣不同,ETF可分散交易所風險也不用煩惱貨幣存管。
  • 交易便利:WGMI可在盤中如股票般交易,不像比特幣那樣全天候波動且需註冊交易所;同時又比持有一籃子股票更易操作。成本上,WGMI費率0.75%略高於傳統指數ETF,但對於核心主動選股、主題型基金而言並不誇張。

WGMI VS 那斯達克指數

從這兩張圖可以清楚看到 WGMI 與那斯達克之間的差異。首先在波動度上,WGMI 的年化波動率高達 17.1%,遠遠高於那斯達克大約 4.6% 的水準。這代表 WGMI 的價格每天上下震盪的幅度,比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大上好幾倍。換句話說,如果那斯達克像是一般的跑車,WGMI 更像是一台隨時可能加速或打滑的超跑,帶來的投資體驗極為刺激。

再看長期績效,五年圖表顯示,假設 2022 年投入 1 萬美元,現在 WGMI 僅剩下 12.9% 的累積報酬,而那斯達克同期則有 53.7%。這代表即便 WGMI 在某些年份能出現翻倍甚至三倍的驚人漲幅,但長期平均下來,回報還是大幅落後於大盤。原因在於 WGMI 常常經歷劇烈的回撤,例如 2022 年暴跌、2025 年初大幅修正,這些下跌幾乎吞噬掉之前的漲幅。

總體來說,WGMI 比那斯達克更像是一個「槓桿化的主題投資」。當比特幣和 GPU 算力需求火熱時,它的漲勢能輕易超越大盤,但當市場遇冷,跌勢也會更加殘酷。長線投資人若追求穩健累積,可能還是會傾向那斯達克,但對於能承受高風險、想捕捉加密與 AI 雙題材爆發力的投資人,WGMI 才是更刺激的選擇。

相似ETF比較(BITQ、BKCH、DAPP)

  • BITQ(Bitwise Crypto Innovators ETF):費用率0.85%,被動追蹤比特幣及區塊鏈創新公司指數(31檔股票)。持股包括Coinbase、MicroStrategy、Riot等龍頭企業,較WGMI更聚焦成熟加密企業。由於成分股規模較大且多元,其波動略低於純礦業ETF;例如一年的波動率約13%(WGMI約17%),Sharpe也相對較高。它適合對加密行業有信心但希望稍微分散風險的投資人。
  • BKCH(Global X Blockchain ETF):費用率0.50%,主動管理(無固定指數),約32檔持股,涵蓋從礦業到加密金融等區塊鏈相關公司。持股策略較靈活,可能包括區塊鏈硬體、交易所、礦場等。因包含更多不同類型標的,其風險低於WGMI,但同樣存在行業集中風險。
  • DAPP(VanEck Digital Transformation ETF):費用率0.51%,跟蹤MVIS全球數位資產指數,約24檔持股。成分股橫跨加密交易所(如Coinbase)、礦業公司(IREN、TeraWulf等)和區塊鏈硬體。舉例來說,其前兩大持股是IREN與Coinbase,各約8%左右。DAPP的投資焦點廣泛,波動性介於WGMI與BITQ之間:既涵蓋挖礦業,也加入交易平臺,因此能稍微緩衝單一子行業劇烈波動。

總之,WGMI專注於純粹的比特幣礦業(+AI算力機會),導致更高風險更高報酬潛力;而BITQ、BKCH、DAPP則提供更廣泛或不同主題的「加密敞口」,各自費用率與標的策略略有不同,投資者可根據偏好選擇更寬或更窄的加密投資策略。

技術面分析(均線、RSI、MACD等)

股價自4月以來已經上漲超過165%,目前價格$29站穩在 20日、60日、200日均線之上,三條均線呈現多頭排列,顯示中短期趨勢偏強。整體型態類似Cup with Handle, 股價正在挑戰全年高點$31.89。

關鍵價位與 Volume Profile

右側的 成交量分布 (Volume Profile) 顯示,最大成交密集區落在 $26–27 區間,這裡是重要的籌碼支撐帶。目前價格在 $29.5,正挑戰前高 $29–30 的壓力位,一旦突破,有機會挑戰前波高點 $31.89 以上的區域。若回落,$26–27 會是第一道防守區。

MACD 與動能

MACD 柱狀體轉為正值並持續擴張,快慢線黃金交叉向上,動能顯示多方仍佔優勢。這代表短線買盤還在流入。

RSI 與隨機震盪指標

RSI 已經進入 70 附近的高檔區,而隨機震盪指標(Stochastic)也同步超買。這表示短線雖然強勢,但存在一定的回檔風險。若股價無法有效突破 $30,可能會先進行技術性整理。

動能排行第一

截至2025年中,WGMI在所有ETF的動能表現最為亮眼。ETF資料顯示,2025年4月大跌至今(4月7日至8月28日)WGMI累計上漲約165%,遠超過多數基金。這波動能來自比特幣行情回暖、挖礦利潤好轉,以及投資人尋求替代投資的需求。在川普宣稱將讓美國成為「比特幣超級大國」、推動AI發展的背景下,市場對數位資產充滿樂觀預期,資金追捧礦業題材。未來,這股動能能否持續取決於幾個因素:首先比特幣價格走勢,若進入新一輪上漲,挖礦收益增厚將繼續帶動WGMI上漲;其次AI算力需求是否維持高漲,礦企的雲算力業務能否如期落地並盈利;最後監管面變動也很關鍵。如果川普政見兌現,放寬監管且推動AI建設,WGMI主題就有延續性。反之,若市場對比特幣或AI熱度回落,WGMI的「史詩級回撤」也可能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