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買賣準則」閱讀心得:99%的成功,來自投資人的執行力
作者:Lee Freeman-Shor | 寰宇出版 | 2023年11月
這本書的作者,透過分析45名頂級投資者的交易,發現他們的交易勝率並不突出。僅有49%的勝率,但他們最後仍然能夠賺進大把鈔票。他體認到,投資成功講求的不是一開始有多正確,而是執行修改的過程。本書要與讀者分享的是,贏家進場後的「做法」-停損、加碼還是獲利了結。
這本書的趣味在於,作者運用5種角色來分類不同交易者的心理,讓我們能更具象地理解各類投資者的行為模式。如果你已經有一些交易經驗,書中所提及的各種狀況與情境,將會特別能引起共鳴。全書的主題環繞著交易者心理學,深入探討如何處理虧損、停損或是加碼的抉擇。
其中,幾個角色的行為模式相互對立,讓人思考不同情境下的最佳策略。例如,兔子總是不懂得停損,深陷錯誤決策中;刺客則是一旦虧損達到設定點,就毫不猶豫地停損;而獵人會選擇在股價下跌時抄底,伺機反敗為勝。
書中的觀念不強調絕對的對與錯,而是提倡你必須深入了解自己的性格與偏好,並根據自身的特點靈活運用不同的策略。唯有認清自己的心理模式並且在關鍵時刻「調整」,才能從虧損中脫困,並持續獲利。
如果你能從這本書中摘取幾句對你有所警惕的金句貼在電腦桌前,讓自己時刻保持警覺,那麼這本書就已經帶來了非常實際的收穫。
兔子:典型的套牢玩家
兔子是投資界的失敗者,他們身陷自己挖的洞,不可自拔。以下就是他們常常會犯的錯誤:
- 簡化思維與偏差(Heuristics and Biases) – 指的是人們為了快速做出決策,依賴簡單的思維捷徑,卻可能因此產生錯誤或偏頗的結果。對於自己的喜好,掩蓋客觀事實,並為虧損找理由。
- 首因效應(Primacy Effect) – 是指當人們在接收一系列資訊時,對最先出現的資訊感到印象深刻,這些最初接收到的資訊對後續判斷或決策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 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 指的是過度依賴某個初始價格或原因,影響他們的買賣決策,即使這個錨點可能不再適用於當前市場條件。這也是為什麼分析師調整預估總是慢半拍,因為沒有人喜歡承認自己錯了。
- 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指投資者對自己擁有的資產賦予過高的評價,導致他們不願意出售,即使市場價格明顯低於預期。這種心理偏差使投資者對現有資產的情感連結強過理性分析,從而影響他們的決策。
- 從眾效應(Herding Effect)指的是投資者傾向於跟隨大眾的行為,盲目模仿其他人的買賣決策,而非依據自身的分析或市場的實際情況。這種行為常導致市場價格的過度波動,因為投資者會因為害怕錯過機會或擔心落後於市場而跟風買入或賣出。
- 自負(Overconfidence)指的是投資者過度高估自己的知識、判斷力或分析能力,認為自己比市場或其他投資者更有能力選擇成功的投資。
- 自我歸因偏差(Self-Attribution Bias)指的是投資者傾向於將成功的投資歸功於自己的能力或判斷,而將失敗的投資歸因於外部因素或不可控的市場條件。這種偏差會讓投資者無法正確評估自己的投資決策過程,忽視失誤中的學習機會。
- 賭徒謬誤(Gambler’s Fallacy)指的是投資者錯誤地認為過去的市場走勢會影響未來的走勢,例如某股票連續下跌,接下來應該會反彈,或者股票連續上漲後,應該會回調。
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兔子,本書作者提醒,當你遇到虧損的時候,要有一套行動方案。即使最優秀的投資人,勝率也只有50%,重點是盈虧比。兔子在虧損時可能可以採取以下的措施:
- 永遠備妥計畫 – 投資者應該隨時準備好應對計畫,無論是股價上漲、下跌還是橫盤,都要有清晰的應對策略,避免在市場突然變動時驚慌失措或做出情緒化決策。
- 對虧損投資做出決定 – 在交易中,停損是主動設定虧損限度,避免更大損失;攤平則是在下跌時加碼,試圖降低持倉成本。無論哪種方法,關鍵是要隨機應變,絕不能什麼都不做,否則可能會面臨更大的虧損風險。投資在虧損達20%以前,都必須做出決定。
- 分批買入 – 將資金分成若干部分,按預定的時間間隔或價格區間逐步買入資產,而不是一次性全額投入。也不要把資金過度集中在一筆投資。
- 看對不一定能賺錢 – 即使正確預測了市場走勢,也未必能獲利,因為時機選擇、資金管理、以及運氣都會影響結果。所以要能夠變通。
- 徵求相反意見 – 主動尋找與自己觀點相反的意見。這樣可以避免過度自信或「確認偏誤」。
- 別公開推薦股票 – 公開推薦股票後,可能會增加你自身的心理壓力,讓你在決策時不夠靈活,難以放棄失敗的投資。
- 不要低估下跌風險 – 很多飆股的波動性往往超出預期,即使基本面強勁,也可能因宏觀經濟因素、政策變動或突發事件出現大幅下跌。
刺客:持盈保泰的停損專家
刺客是最有紀律的交易者,會在虧損時不帶任何情緒的地執行停損,然後表現得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過。
刺客奉行兩個投資準則:
1 虧損達到20~33%時,全數出清
- 在進場時就設定好停損,自動與精準的執行。
- 虧損33%後,要漲回50%才能回本,然而根據作者團隊的交易統計,只有11%賺到超過50%的報酬。
2 定期處理虧損部位
- 時間就是金錢,拖延會影響投資回報,並且機會成本高。快速而正確地做出決策,能讓投資者抓住市場中的有利時機,獲得更高的回報。
- 無論任何幅度的虧損部位,如果一直看不到股價回升的跡象,就應該要出清。
- 停損水準太低也不行,虧損10%並不是個難以挽回的局面,太快停損會錯過大漲的機會
- 試圖回本 – 是指投資者在面臨虧損時,過於專注於把虧損的交易回到原始成本價位,甚至不顧市場現實或其他更好的選擇。這種心態通常會導致投資者錯失減少損失或抓住新機會的時機,因為他們執著於「不虧本」而不願意承擔虧損出場。
- 處置效應(Disposition Effect):這是指投資者傾向於過早賣出賺錢的資產(實現盈利),但卻不願賣出虧損的資產(避免實現虧損)。這種行為會導致投資者保留了劣質股票,錯失資金重新配置到更好的投資機會的機會。
- 輸家與賠錢部位為伍,贏家與賺錢部位為伍
獵人:反向操作的攤平高手
獵人屬於價值投資人,他們精挑細選,等待市場表現失常時,在便宜的價格大舉買入股票。
- 抄底(Bottom Fishing)是指投資者試圖在資產價格大幅下跌、接近最低點時買入,以期價格回升後獲得高額回報。這種策略的核心是判斷何時市場或個別資產的價格已經觸底,並相信價格會反彈。
- 攤平致勝在交易中指的是當資產價格下跌時,投資者通過在更低價位加碼購買,來降低整體持倉成本,期望未來價格回升時更容易實現盈利。然而,攤平策略帶有風險,關鍵在於正確判斷資產的基本面,確保下跌是暫時的錯估。成功的攤平需要有足夠的資金和耐心,並且不能盲目執行,否則可能會陷入「越攤越虧」的陷阱。
- 投資獵人不信分散投資管控風險那一套,他們對於最有把握的股票聊若指掌,並且願意下重注投資。尤其當股票來到更低的價位。
- 大部分失敗的策略的共通點,就是誕生的過程中參雜了「不想輸得太難看」的成分。而投資人在眾多的策略中,挑選了「最不容易失敗」的策略
- 主觀概率(Subjective Probability)是指投資者根據進場前的股價走勢,判斷未來的走勢,而不是基於數據、統計或基本面得出的客觀概率。
當遇到虧損時
成功的投資人即使在虧損時,能夠應變並且做出正確的「反應」。如同刺客會果斷的停損,獵人會精選機會並大膽「抄底」並反敗為勝。而兔子的不作為將是最失敗的選項。
打劫者:短視近利的投機分子
打劫者穿梭在成功與失敗之間,一有獲利就想要落袋為安。即使找到了寶藏,也只能抓一把寶石就迅速逃命。得失心過重,總是賺一點(例如10%)就賣掉股票。從交易獲利統計上就可以發現,幾乎沒有「大賺」的交易。
- 賺取蠅頭小利就像跑到大馬路上撿銅板。
- 任何沒有抓住大贏機會的投資方法,註定會失敗。
- 就像棉花糖實驗,打劫者耐不住誘惑,便一口吃掉了棉花糖。
為什麼會抱不住?
- 實現獲利感覺良好 – 投資人賺錢會分泌多巴胺,讓人感覺愉快。盡快處分獲利會感到愉悅。
- 失去耐心 – 對枯等感到不耐煩,是人之常情。
- 雙曲貼現(Hyperbolic Discounting),由行為經濟學家Richard Thaler提出,描述了人們在做決策時傾向於過度偏好短期回報,而非長期利益。這種行為源於人們對即時回報的偏好,導致他們在短期利益和長期回報之間做出不平衡的選擇。因此,理解和管理雙曲貼現可以幫助投資者避免過度追逐短期利益,進而做出更有利於長期收益的決策。
- 風險趨避(Risk Aversion)是指投資者傾向於避免風險,即使可能犧牲更大的潛在收益。當投資者面臨短期小額確定的收益與長期更高但不確定的收益時,風險趨避會驅使他們選擇立刻獲利。這是因為人們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感到不安,導致他們願意接受較小的確定回報,來回避未來可能的風險。
為什麼不該賣得太早?
- 最成功的投資人,一定掌握到為數不多的大賺機會。選擇盈虧比小的交易模式,則代表永遠遇不到大賺的那天。
- 20%~30%獲利僅是小賺,會設定這樣的出場點,要歸咎於當初只對股票進行短期的預測
- 長抱獲利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都做不到,然而要勝過競爭對手,就要做到一般人做不到的事
- 把手上的贏家賣掉,就會從風險趨避,變成對賺來的錢輕視風險。
- 根據統計,動能投資是有效的獲利因子,贏家的股票會繼續贏下去。
- 大多數基金經理人會在股票相對績效超越大盤23%之前,就獲利了結,因為目標僅是打敗大盤。
鑑賞家:穩報長線的終極贏家
鑑賞家通常是笑到最後而且最成功的一群。他們處理投資就像釀酒,細心地去蕪存菁,在過程中淺嚐即止,大部分時間都只是坐等佳釀熟成。他們的勝率並不特別突出,但他們穩抱贏家的能耐,超乎大部分人容忍的限度。
- 鑑賞家挑選長期可以擁有的公司,有護城河且可預測性高,並遠離地雷股。然而好公司的估值通常偏高。
- 鑑賞家不設股票的目標價,任何投資構想都需具備很好的上漲潛力。他們對於小贏一場不感興趣。
- 重壓,而且集中 – 大部分資金集中投入到少數幾個有高度信心的資產或股票中,而不是分散投資。投資者相信自己對這些資產的深度研究和強烈的看法,因此願意承擔更大的風險以換取潛在的高額回報。一檔股票可佔總資產25%。
- 部分獲利了結 – 這是一種平衡風險和回報的策略,既能確保一定的盈利,又保留了繼續獲利的機會。
- 耐性 – 長期持有需要不作為的耐心,不被其他機會誘惑,工作很無聊,但很不容易。
- 看看富比世富豪榜,就可以發現榜上每個人,都是因為長期集中持有自家股票才成為富豪的。
- 根據 Randolph Cohen 在《Best Ideas》論文中的研究,基金經理最有信心的「最佳投資想法」通常會帶來每年約 2.8% 至 4.5% 的超額回報,這相較於他們投資組合中的其他股票表現得更為優異。這表明,集中資金於經理人最具信心的標的,能夠顯著提升投資組合的績效
贏家的做法 – 邁向成功的五個投資習慣
- 只專注在你的最佳構想 – 如同巴菲特所說的,如果你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分散投資根本沒有道理。
- 投資部位決定一切 – 狙擊槍一次只打一發子彈。
- 獲利不嫌多 – 不要只想著小贏,要有能夠擊出全壘打的信念。
- 虧損時要能隨機應變 – 當股票下跌時,不是加碼就是停損,要設法改變戰局。
- 只投資流動性好的股票 – 再好的構想,都需要有人跟你交易。
輸家的做法 – 五大賠錢習慣
- 過度分散投資 – 過度分散削弱了高潛力標的的回報,無法有效放大收益。
- 每個構想的投資規模都很小 – 投資規模過小,即使成功也無法帶來顯著回報。
- 小賺就獲利了結 – 過早獲利可能錯失長期更大的增長潛力。
- 在賠錢時拒絕調整 – 不願面對虧損會導致更大的損失,增加風險。
- 沒考慮流動性 – 忽視流動性風險可能導致在需要賣出時無法及時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