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交易」全攻略:用簡單的壓力線,抓住股價的起漲點
「突破交易」是一種買入策略,用於發現股票即將啟動上漲的時機,屬於右側交易的範疇。其核心目的是尋找股價的「壓力線」,並在相對安全的起漲點進場買入。壓力線可以是水平線或下降趨勢線,代表價格圖表中賣方活躍的區域,通常是他們拋售股票、提供籌碼的地方。有些賣方會在壓力線略高的位置設置停損單,一旦股價放量突破壓力線並觸發這些停損單,意味著賣方無力阻擋,供需平衡發生顯著變化,股價隨之進入上漲趨勢。因此,當股價成功「突破壓力線」時,便是交易者進場買入的訊號。
整理位階 – 盤底還是中繼盤整?
股價循環可分為四個階段:承接、上漲、出貨和下跌。為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交易者通常會根據這些循環來判斷股票所處的階段。在承接期,交易者主要進行觀察和策略規劃,而在上漲期才會進場持有股票。不同的整理位階具有不同的特徵,因此準確分辨股票處於哪個階段,是交易成功的關鍵。
盤底 (Reversal))
剛經歷下跌後的承接期整理通常被稱為「盤底」。在這個階段,股票從信心較低的持股人逐步轉移到信心較高的持股人手中,籌碼因此逐漸集中,價格也趨於穩定,成交量隨之縮小。隨著短線投資者的減少,上方的賣壓逐漸減輕。以下是盤底階段的一些關鍵特徵:
- 股票剛經歷大幅下跌
- 周K線運行在200 wma之下
- 整理時間較長
- 突破失敗的風險較高
- 突破價是初始起漲點,獲利空間最大
- 突破交易是較為穩健的底部進場方式
中繼 (Continuation)
當股票進入上漲階段時,通常會經歷數個上漲波段,隨後進行短暫的回調整理,然後再繼續上漲。這種中間的整理過程稱為「中繼」盤整。部分投資者會選擇在此時獲利了結進行賣出,但股價的強勢上漲同時也會吸引新的投資者進場,進一步推動股價階梯式向上攀升。以下是中繼盤整的一些特徵:
- 股票剛經歷大幅上漲
- 周K線運行在200 wma之上
- 整理時間相對較短
- 突破後繼續上漲的機率較高
- 前兩次的中繼上漲通常是較好的交易機會
- 在上漲趨勢中的股票,不一定需要使用突破交易策略
在盤底之前,股票經歷了下跌期,因此在這個階段,股票在「動能排序」中往往難以表現突出。由於此原因,動能交易者有時會忽略承接期的股票,轉而將重點放在上漲期的中繼盤整階段。例如,Mark Minervini 在《超級績效》一書中提倡尋找那些日線股價位於200日均線和150日均線之上,且200日均線趨勢向上、均線呈現多頭排列的「VCP型態」。
所有股票都適用的「壓力線」畫法
你可能聽過W底、頭肩底、VCP等常見的底部型態。然而,交易者會發現,符合這些條件的底部型態其實並不容易尋找,因為每個股票的走勢都不盡相同,型態的判斷也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因此,交易者應該如何應對這種情況呢?其實,找到當前股價的「壓力線」會是一個相對簡單且實用的方法。
壓力線是位於股價上方的一條趨勢線,只要有兩個接觸點便可以畫出這條線。壓力線通常也是「下降趨勢線」,隨著時間推移,當出現新的高點(Pivot High),這條下降趨勢線會需要不斷修正,直至最終變成一條水平線或被有效突破。通過這樣的方法,交易者可以更直觀地判斷潛在的突破點。
以上面Google的周線圖為例,最初的下降趨勢1最為陡峭。當股價首次嘗試突破趨勢線失敗後,交易者可根據最新的兩個高點(Pivot High)重新畫出新的下降趨勢2。雖然這次突破不算完全失敗,但隨後又形成了新的高點,因此可以再畫出下降趨勢3。最終,股價在這條下降趨勢線3上成功突破。
在這個過程中,無需強行將股價型態定義為W底、頭肩底或Cup with Handle。你只需專注於最後一條下降趨勢線及其突破點即可,這才是判斷突破交易的關鍵所在。
輔助工具 – 辨識突破成功率的技巧
下降趨勢中通常會經歷多次失敗的突破,因此,除了依賴趨勢線外,交易者還可以借助其他輔助工具來預先判斷每次突破的成功機率。這些輔助工具能提供額外的訊號,幫助更準確地評估突破是否有效,從而提高交易決策的成功率。
成交量分佈分析
盤底階段是股票換手的過程,成交量應逐漸累積在圖表的底部。因此,當你畫出下降趨勢線時,「突破價」應位於主要成交價(POC)的上方,且越接近主交易區高點(VAH)越好。當大多數投資者處於獲利狀態時,賣壓相對較輕,有利於股價的進一步上漲。關於成交量分布的更多細節,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Volume Profile Analysis 成交量分佈分析》。
例如,左圖中的MDB股價突破了下降趨勢線,但該位置位於成交量分布圖的下段,表示上漲後仍需面臨較多的上方套牢賣壓。而且下跌盤整時間較短,建議等待下一個更新的下降趨勢線再行觀察。相反,右圖中的DOCU下降趨勢線持續了兩年,突破價$64位於主交易區高點(VAH)之上,代表這兩年間買入的投資者大多獲利,因而上方賣壓較小。
均線分析
在盤底階段,建議使用周線圖來觀察至少兩年的走勢,並搭配60和200均線進行分析。如果趨勢線位於200均線下方,且突破價離200均線較遠,這通常表明該股票此前的跌幅過大,突破可能僅僅是一次跌深反彈。因此,最好選擇60均線和200均線已經逐漸靠攏,且股價已經站上200均線的股票進行操作。
以下圖中CCL的例子為例,第一條下降趨勢線的突破點雖然位於主要成交價(POC)之上,但距離200均線仍有很大距離,這表明股價在反彈後可能會再次回落。然而,當60均線(藍)逐漸與200均線(黃)靠攏後,重新畫出的第二條下降趨勢線顯示突破價已明顯站上兩年半的新高,且超過了所有均線和主交易區高點(VAH)。這表明上方的壓力較少,股價有更大的上漲空間。
MACD分析
MACD 是一種均線分析的延伸工具,用來觀察兩條均線之間的聚合與發散。通過 MACD 指標的兩個成分(MACD, Signal)以及 Histogram 柱狀圖,可以判斷股價趨勢的強弱與動能的加速或減速。因此,MACD 被視為一個重要的趨勢動能指標。在股價突破壓力線時,MACD 柱狀圖應已經向上突破零軸,這通常是趨勢轉強的確認信號。
以CIBR為例,當第一條下降趨勢線出現突破時,MACD柱狀圖仍未跨過零軸,表示動能尚未明顯增強。而當第二條下降壓力線出現突破時,MACD柱狀圖剛好跨過零軸,確認了下跌修正的結束。然而,雖然突破信號出現,但第一根突破K線不夠明顯,因此投資者可以等待下一根明顯的突破K線,再選擇進場交易。
突破K線的長度與成交量
當出現突破時,理想的K線應該是長紅K棒,並且伴隨放大的成交量,這樣才能證明突破的有效性。如果在日線圖上看到突破信號不夠明顯,可以多等待1-2天,確認股價是否能持續上漲。此外,交易者還應關注有無消息面的「催化劑」,例如超預期的財報、新產品發表或政策利好等,這些基本面的變化往往會帶動股價重估,增加股價持續上漲的可能性。
例如,在下面左邊S的日線圖中,突破下降趨勢線的第一根紅K棒不夠長,且成交量並未放大。交易者可以選擇等待1-2天,發現股價緩步上升,但量能依然不足。進一步查詢後得知,SentinelOne的年度網路安全峰會即將在2天後舉行,這意味著股價在消息面催化之前出現了一定的提前反應,但仍不夠確定。因此,這是一個「弱突破」,回測突破點的機會較大。
相較之下,在下面右邊NET的日線圖中,股價於9月23日首次突破下降趨勢線1,但成交量偏低,且兩天後價格明顯回落。然而,10月10日突破了下降趨勢線2,這次的突破伴隨著成交量的放大和價格的明顯上漲,屬於真正有效的「強突破」。
綜合以上幾個工具,我們可以歸納出以下輔助判斷「突破」成功機率的要點:
- 突破價應位於主要成交價(POC)的上方,且越接近主交易區高點(VAH)越好,這意味著上方的賣壓較輕。
- 突破價應位於周線圖的200均線之上,並且60均線與200均線已經靠攏,表明股價有更強的上漲潛力。
- 突破價產生時,周MACD柱狀圖應已經向上突破零軸,確認趨勢的動能增強。
- 突破的日K線應該是長紅K棒,並伴隨成交量放大,這樣才能證明突破的有效性。若有消息面的催化劑,如利好財報或政策利好,成功突破的機率會更大。
確認突破後的交易設定
當出現明確的長紅K棒突破時,無需等待收盤便可考慮進場買入股票。因為股價通常會在突破後迅速上漲。交易人可以使用TradingView的Screener設定「價格上漲>2%」和「Relative Vol > 1」,可以篩選出當天價格上漲且量能較高的股票。由於價格比時間更為關鍵,因此當突破信號出現時,應儘早進場。
更多關於TradingView Screener的閱讀:TradingView的Screener介紹與7個好用設定
交易設定方面,買入價應盡量控制在「突破價+5%」以內,而停損價則設置在此次突破紅K棒的最低價。
例如,以NET為例,理想的買入點應在突破價$86.35加上5%之內,也就是$90.67。停損價設在紅K線的底部$84.48,虧損幅度為6.83%。當天開盤後30分鐘,股價已達到$90.7,並大多數時間在$91.7至$93.6之間波動,因此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判斷是否追買。
由於停損價格固定,若買入價在收盤時為$92.46,則停損時的虧損將增加至8.63%。在這個NET案例中,由於突破型態較為明顯,我選擇追價買入,同時將停損價格上調至$86,使得停損虧損降至6.99%。
突破買入的缺點
突破買入策略的缺點在於進場價格通常較高,雖然股票處於上升趨勢中,但設定的停損價往往容易被觸發。
以下圖的FAS走勢圖為例,如果使用突破買入策略,則每次的買入價都會逐漸提高。最後一次的突破價格甚至位於上漲通道的上緣附近。之前的兩次突破買入後,股價都觸及了停損點,導致交易者被迫出場。因此,對於此類情況,畫出較長的上升趨勢線並結合震盪指標(如RSI、KD)可能會更為有效。
由於突破交易的進場價格越來越高,當買入價與200日均線的乖離率過大時,風險也會隨之增加。因此,建議交易者應把握盤底和前兩次低基期中繼盤整的機會進行操作。如果股價已經形成明顯的上升趨勢,則更適合採用”Buy the dip”的策略,等待股價回調後進場,以降低風險並提高獲利空間。
結論
總結來說,突破交易是一種有效的技術分析方法,特別適用於捕捉股價轉折點和新一輪上漲的起點。其主要優勢在於能夠幫助交易者識別出股價突破壓力線時的安全進場點,這通常代表著供需關係發生了顯著變化。然而,該策略的潛在風險在於,進場價格往往較高,在股價稍後的波動中可能容易觸發停損,特別是當股票已經經歷多次上漲後,這種風險會更加顯著。
為了提高突破交易的成功率,交易者可以借助一些輔助工具來進行判斷:
- 成交量分布分析:盤底階段往往是股票換手的過程,因此交易量應該在突破點之前逐漸縮小,並在突破時放大。突破價格應該位於主要成交價(POC)的上方,且越接近主交易區高點(VAH)越好,這意味著上方賣壓較輕,有利於股價進一步上行。
- 均線分析:建議使用周線圖觀察兩年的走勢,並配合60日與200日均線進行分析。突破點應位於200日均線上方,並且60日均線與200日均線趨於靠攏,這表明股價有較大的上漲潛力。
- MACD分析:作為均線分析的延伸,MACD是一種觀察股價趨勢和動能的工具。在突破時,MACD柱狀圖應該已經向上突破零軸,這通常是確認股價趨勢轉強的信號。
- 突破K線與成交量:有效的突破應該伴隨長紅K棒和放大的成交量,這顯示出市場參與者的強烈買入意願。如果突破時缺乏成交量支撐,可能是「假突破」,需要特別小心。
通過這些輔助工具的結合使用,交易者可以更精準地判斷突破的有效性,進而提高交易的成功率。無論是盤底還是中繼階段的突破,這些技術指標都能幫助投資人作出更明智的決策,進一步提升資金的使用效率並降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