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D指標
KD指標又稱為Stochastic Oscillator是一種動能震盪指標(Momentum Oscillator)。透過易讀的百分比來表現今日股價在過去N天中的相對位置,用此來判斷動能的方向。指標最低值0,代表動能向下。最高值100,代表動能向上。其設計概念是:在股價上漲時,當日價格朝最高價集中,在股價下跌時,當日價格朝最低價集中。
計算方式
RSV(Raw Stochastic Value) = (本日收盤 – N天最低價) / (N天最高價 – N天最低價) X 100
%K = 2/3 昨日 %K + 1/3 RSV
%D = 2/3 昨日 %D + 1/3 今日 %K
N = 自行設定的取樣天數;通常預設為9天
理解指標原理
KD指標的靈魂是RSV,而RSV代表目前股價在過去N交易日的相對位置(以百分比呈現)。當RSV=100,代表新高,RSV=0代表新低。而上漲趨勢的股票,大部分時間RSV都在80以上。該指標能清楚的告知N日內,目前股價短期的動能方向,但無法告知動能大小,或是趨勢。例如,ABC股票連續4天收在最高(RSV=100),K值即可從50上升到90.1。但ABC股票可以每天都只上漲0.5%,也可以每天都上漲5%,K值的上升速度是一樣的。
RSV | 60 | 70 | 80 | 90 | 100 |
1 | 53.3 | 56.7 | 60.0 | 63.3 | 66.7 |
2 | 55.5 | 61.1 | 66.7 | 72.2 | 77.8 |
3 | 57.0 | 64.1 | 71.1 | 78.1 | 85.2 |
4 | 58.0 | 66.0 | 74.1 | 82.1 | 90.1 |
5 | 58.7 | 67.3 | 76.0 | 84.7 | 93.4 |
K值 = 快線,大致相同於RSV的ema, 其權重是以當天最大(33.3%),越久以前的權重越小(22.2%, 14.8%, 9.9%….)。通常連漲3~4天,K值就會來到80以上了! 所以訊號相當頻繁。
D值 = 慢線,大致為K值的ema。
當K>D = 今日走勢較過去強,動能向上
當K<D = 今日走勢較過去若,動能向下
當K向上交叉D = 黃金交叉,轉折向上
當K向下交叉D = 死亡交叉,轉折向下
震盪指標的超買與超賣
震盪指標通常會有超買與超賣區,KD指標則是在80以上屬於超買,20以下屬於超賣。但使用”超買”與”超賣”實際上有誤導的嫌疑。從數學的公式來解釋,震盪指標是把股價的變化當作常態分佈來思考,RSV 50是買賣雙方人數相當,股價處於多數人認同的水準,交易量最大。而RSV偏向100或0都是供需不平衡的特殊情況,機率較小,時間較短,所以遲早要回歸均值50。
所以當股價屬於區間盤整狀態,震盪指標非常有效。此時的買超與賣超是形容小機率發生的邊陲價格,RSV遲早需要回到50的公認價位。
指標鈍化
但是當股價具有明顯趨勢時,”買超”與”賣超”就相當誤導。所以又發明了一個詞-“指標鈍化”。也就是當股票在20以下或80以上>3天,則KD指標不具意義。其原因是在價格處於趨勢中,股價並非常態分佈。上漲趨勢的股票RSV會一直在高檔,K值遲遲不回落,震盪指標不做震盪的現象。所以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就是,當指標鈍化,代表目前股價並非常態分佈,此時KD指標沒有意義。也有人會反向解讀為,指標鈍化代表目前正在一個強趨勢中。
動能指標背離
高檔背離 – 股價出現Higher High,KD卻出現Lower High,代表可能出現頭部
低檔背離 – 股價出現Lower Low,KD指標出現Higher Low,代表可能出現底部
💡背離訊號常常被認為是精華,是不可錯過的抄底、摸頭訊號。但從使用的經驗來說,KD指標仍無法脫離其原本設計所適用的場景 – 區間盤整盤。當股價在區間橫盤時,高檔背離代表股價進行了兩次”挑戰”新高價,但是第二次挑戰的動能大小或時間長度明顯小於第一次。所以可以解釋為力竭。一個橫盤或是剛跌破上漲趨勢線的頭部型態,力竭後的確會回檔。但如果是一個上升趨勢明顯,未跌破上升趨勢的股價,例如一個45度緩漲趨勢。高檔背離會發生非常多次,因為股票供不應求,只需要少量動能就能夠推高。若因此逆勢放空會虧損很大。
在區間盤整盤,高檔背離是力竭,後續股價會均值回歸
在上升趨勢盤,高檔背離是股票供不應求,以更少的買入動能就能推高股票
應用方法
綜合以上對KD指標的解釋,我們歸納幾個運用KD的想法:
- KD的交叉試圖找到股價動能轉換點,也就是股價短線轉折點
- KD指標無法判斷趨勢,使用上需要搭配其他趨勢判斷方法(例如均線)
- KD指標在強勢趨勢中會鈍化或失效,所以要改用其他出場條件
綜合以上,使用Tradingview的Pinescript寫成以下條件:
- 當股價在200ema以上 & KD黃金交叉時做多
- 當股價跌破14ema時多單出場
股票 | BnH | Supertrend (14,3) | MACD (33,54) | KD&ema | 勝率 | 盈虧比 | 最大回撤 |
---|---|---|---|---|---|---|---|
QQQ | 171% | 120.28% | 55.92% | 199.74% | 51.14% | 2.157 | 5.19% |
DDOG | 283.07% | 76.21% | 53.22% | 51.39% | 42.71% | 1.149 | 31.31% |
ZM | 53.39% | -2.58% | -9.06% | 109.23% | 40.13% | 1.306 | 31.62% |
UPST | 165.95% | 393.76% | 26.48% | 87.06% | 40% | 1.285 | 45.15% |
NVDA | 695.61% | 1086.46% | 87.36% | 208.85% | 37.91% | 1.344 | 27.97% |
TSLA | 1732.32% | 2977.51% | 312.6% | 1128.25% | 42.64% | 1.7 | 41.98% |
BABA | 11.45% | 5.67% | 20.25% | 38.22% | 44.9% | 1.109 | 28.36% |
XOM | 0.07% | 22.06% | 21.55% | 13.45% | 37.33% | 1.078 | 21.04% |
ARKK | 165.05% | 799.68% | 48.6% | 329.68% | 47.06% | 1.811 | 15.24% |
GLD | 70.03% | 39% | 24.02% | 29.11% | 41.53% | 1.258 | 17.16% |
測試的結果中,績效明顯比MACD好,但是最大回徹也變得很大。在ZM, BABA這兩個表現不佳的股票,卻能夠跑出最好的回報。除此之外,我還用了30m跑看看,績效會相當不同。顯示KD&ema是一個相當不穩定的策略,進場訊號太多,只在特定走勢中可以大放異彩。
技術指標分類比較
指標名稱 | 指標類別 | 領先 | 落後 |
KD, CCI, RSI | 動能震盪指標 Momentum Oscillators (逆勢指標) | ✔ | |
MA, MACD, DMI | 趨勢指標 Trend | ✔ | |
Parabolic SAR, Supertrend | 趨勢指標 Trend | ✔ | |
Bollinger Bands, ATR Standard Deviation | 波動指標 Volatility | ✔ | |
Chaikin Oscillator On Balance Volume (OBV) | 量能指標 Volume | ✔ | |
Volume Rate of Change | 量能指標 Volume | ✔ | |
W底、M頭、破底翻、VCP Cup with Handle, High Tigh Flag | 型態 Pattern | ✔ | |
Fibonacci, 波浪理論 | 預測 Forcas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