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管通暢操盤」閱讀心得 – 強勢股的趨勢交易理念
作者:張建明; 地震出版社 2015.9發行
讀書心得
我將股市交易的知識歸納為四個關鍵領域:交易策略、選股、交易心理和資金管理。過去所讀的書籍多偏重於交易策略,但自從閱讀了《超級績效》和《動能投資法》兩本書後,我對選股與交易策略的系統化結合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油管通暢操盤》正是一本結合選股和交易策略的優秀書籍。
這本書中,選擇強勢股的系統化方法是我認為最有價值的部分。書中詳細闡述了如何運用換手率、均線斜率等可量化的數據進行選股,這對我在開發FinTasticRS相對動能排行工具時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至於書中的交易策略,主要是基於基本的均線交易法,並結合了MACD、SAR和KD等指標概念。對於能撰寫程式進行回測的人,這些策略可以進一步測試與優化,幫助完善交易中的每一個細節。
第一章:強勢股
股票走勢的魅力在於,儘管每隻股票的走勢無法複製,但在結構上卻有相似的規律。尤其是強勢股,它們通常具有一套特定的技術特徵,這些股票是市場資金追逐的目標,也是交易者應該熟悉的核心要點。
強勢股的技術特徵
- 多頭排列 – 代表每一條短期均線在長期均線之上。不同週期的均線呈現多頭排列的情況越多,越容易形成多週期共振,推動股價上升。需要注意的是,多頭排列的股票未必都是強勢股,但強勢股一定會表現出多頭排列。
- 股價沿著5日線攀升 – 當股價站上5日線後,強勢股通常會開始加速上升,並沿著均線不斷攀升。通常以一根中紅K啟動,以5日線為支撐,進行4-5天的洗盤調整,回測至10日線。股價下跌幅度通常不大,表示買盤積極介入。
- 大幅放量、高換手率 – 強勢股會出現顯著的放量現象,換手率高於5%,10%以上更佳。對於小盤股,換手率甚至可達20-30%。強勢股表現為上漲放量、下跌量縮,顯示資金活躍進場。然而,連續巨量的情況一般持續時間不長。
- 三浪上漲 (N字型走勢) – 強勢股的走勢往往呈現三浪上漲的特徵,第一浪行情大,接著進行二浪回調,再啟動第三浪。通常第二浪回調時,小紅小黑K線回檔5-15%,等待第三浪上升,幅度會與第一浪相當。
- 相對強勢與抗跌能力 – 相對於大盤,強勢股通常漲幅更大且抗跌,原因包括:題材好、業績佳,或發佈利好消息;機構買盤強勁,籌碼集中;漲停形成慣性。
- 急漲緩跌 – 強勢股通常呈現急漲緩跌的走勢,這種走勢使得投資者難以在上漲途中買入。
操作強勢股的心態與策略
- 一慢:精挑細選 – 交易者需仔細挑選強勢股,優中選優,寧可空手等待,也不要因衝動而操作。
- 二膽:重勢不重價 – 交易應注重股票的走勢,而非價格或估值。不要因為價格低就買入,也不要因為價格高就不敢買。
- 三忍:買得住、抱得住 – 在買進強勢股之前要耐心等待,在買進後則要堅持持有,只要技術面條件不變,不要輕易賣出。
- 四不怕:果斷操作 – 一旦出現交易信號,無論是買進還是賣出,都應毫不猶豫地執行,即使發生虧損,也要堅守系統化交易。
專注於強勢股
根據「強者恆強」的規律,專做強勢股和類股龍頭,少做補漲股,集中於市場的領頭羊。專做上升通道股票,不做下降通道股票。專做多頭排列股票。專做油管通道股票。專做高換手率股票。專做熟悉的股票。
避免交易的股票
避免買入下跌中的股票,成交量小的股票,高位震盪、漲得慢的股票,股性不活潑或已經大幅炒作過的股票,已經漲高且除權的股票,有問題的股票、退市風險高的股票。
第二章:了解型態
型態指的是股票價格或市場走勢在圖表上形成的特定形狀或模式,這些模式可以用來預測未來的價格走勢。透過觀察型態,投資者可以判斷市場的趨勢是持續、反轉還是進入盤整階段。要建立一個強勢股的交易系統,關鍵在於多關注強勢股的型態。均線是型態的核心,它代表了趨勢、市場成本,是多空雙方的生命線。掌握均線的變化,可以有效指引交易決策。
均線的基本概念
1. 角度(斜率)- 均線的斜率反映了上漲或下跌的力度。角度越大,趨勢越強。以5日均線為例,若其角度超過45度,代表股價的上升或下跌力道較強,值得大膽參與;若角度低於30度,則參與價值較低。
2. 距離 – 指的是均線與均線之間或K線與均線之間的距離。當均線之間距離較大時,通常表示趨勢強勁;若K線偏離均線過遠,則意味著可能出現反轉或回調。
3. 發散(多頭與空頭排列)
多頭排列:短期均線在長期均線之上,代表股價處於上升趨勢。
空頭排列:短期均線在長期均線之下,代表股價處於下跌趨勢。
4. 交叉(金叉與死叉)
金叉:短期均線上穿長期均線,通常是強勢的買入信號。
死叉:短期均線下穿長期均線,通常是賣出的信號。
5. 黏合(糾結)- 當多條均線在同一區域聚集時,稱為均線的黏合或糾結。這表示市場趨勢不明確,可能隨時發生變盤。
6. 支撐與壓力
支撐:當股價在均線上方時,均線會對股價提供支撐,防止其下跌。
壓力:當股價在均線下方時,均線則會對股價形成壓力,抑制其上漲。
7. 轉換(上漲、走平、下跌)- 均線反映市場的趨勢轉換,當均線由上升轉為走平或下跌時,表示市場力量發生了變化,投資者應根據趨勢的轉換來調整操作。
不同周期的均線反映不同的趨勢
- 短期均線(5日線、10日線):攻擊型均線,主要用於短線操作,反映短期市場成本。
- 中期均線(20日線、60日線):用於判斷中期趨勢,適合中期操作。
- 長期均線(120日線、240日線):反映市場的長期趨勢,適合長線投資者。
均線的特性
- 助漲助跌:當股價突破均線後,通常會繼續朝突破方向移動,因為投資者已經獲利,進一步吸引更多人買入或加倉。
- 支撐與壓力:均線能提供支撐與壓力。當股價在均線上方時,均線提供支撐;當股價在均線下方時,均線提供壓力。
均線排列與買入時機
- 多頭排列:當均線呈現多頭排列時,股價通常處於強勢上升趨勢。首次進入多頭排列時,預期至少有20%的漲幅,是黃金買入點。當股價回落至5日線或10日線時,是理想的加倉機會。
- 黃金交叉:短期均線上穿長期均線形成的黃金交叉,代表趨勢的強力反轉,是買入的絕佳時機,尤其當均線糾結後放量上漲時,這樣的“匯聚金叉”更具操作價值。
- 多周期共振:當多個不同周期的均線同時進入多頭或空頭排列時,稱為多周期共振,這種共振情況往往標誌著趨勢將強烈延續或反轉。
使用均線判斷股價走勢
- 關注5日線與10日線的方向變化,特別是5日線上翹的股票,一旦5日均線走平,通常是減倉的信號。
- 均線的角度是判斷上漲或下跌力道的指南針。當角度超過45度時,趨勢強勁,可以大膽參與。
- 震盪行情:均線系統更適合大趨勢行情,在震盪整理行情中均線的作用會減弱。應首先通過型態判斷當前走勢,再結合均線與成交量做綜合判斷。
關鍵K線
長紅K棒(漲幅至少6%):具有四種功能:
- 突破功能:突破關鍵阻力位。
- 試盤功能:測試市場多空力量的平衡。
- 出貨功能:主力利用放量上漲進行出貨。
- 修正功能:對過度上漲進行調整。
其他關鍵K線型態包括:
- 中陽線與中陰線
- 小陽線與小陰線
- 十字星
- 錘子線與上吊線
第三章:成交量是根本
資金決定成交量,成交量決定趨勢,而趨勢決定操作方向。在交易中,成交量是反映市場情緒和股票活躍度的重要指標。理解成交量的變化有助於判斷趨勢的強弱和可持續性,從而做出正確的交易決策。
成交量與趨勢的關係
- 成交量代表市場活躍度
成交量的大小反映了股票的交易活躍度,直接顯示投資者對該股票的參與意願與熱度。 - 成交量堆積與壓力支撐區
成交量的堆積情況能夠揭示股票的壓力與支撐區域。在箱型整理中,成交量通常集中在中間部分,呈現常態分布。上漲過程中,底部成交量大於上部,而在做頭階段,頭部成交量往往會超過底部。 - 成交量與趨勢持續性
透過比較前後成交量的相對大小,可以判斷趨勢的可持續性。成交量增加表明趨勢有可能延續,而成交量減少則可能意味著趨勢的衰退。
成交量實戰應用
- 分時走勢與大盤比較
實戰中,應重點關注那些分時走勢強於大盤、股價上漲且換手率高、放量明顯的個股,這類股票通常具有較好的上漲潛力。 - 選擇高換手率股票
儘量選擇換手率超過10%的中小盤股票。這些股票交投活躍、流通性好、參與意願高,屬於市場的熱門股。
量比指標與放量判斷
- 量比指標的應用
量比是指日成交量與平均成交量的比值,能夠顯示短期資金的流向。量比在1.5~2.5倍時,屬於溫和放量,而超過2.5倍則表示明顯放量,且突破關口的成功率較高。 - 放量大漲的確認
放量大漲時需觀察均線是否呈現多頭排列,趨勢線是否向上。對於沒有進入上升趨勢的股票,應避免貿然買入。
強勢股與出貨特徵
- 強勢股的特徵 – 強勢股通常表現為大漲小跌,上漲時成交量增加,下跌時成交量縮減,這是強勢股的典型走勢。
- 股價出貨的徵兆 – 當股價進入出貨階段,會出現以下特徵:
- 高檔巨量長黑K線
- 高檔連續寬幅震盪
- 高檔連續上長影線
下跌中的股票判斷
低檔放量與下跌確認 – 當下跌中的股票出現低檔放量上漲時,不應立即認為股價已經觸底,應等待均線形成多頭排列後才能確認反彈趨勢的成立。
第四章:趨勢交易是核心
“順勢而為、乘勢而動”是穩定獲利的關鍵操作習慣。借勢而行,比起逆勢抄底或價值投資,更容易抓住市場的上升動能。
研究趨勢的三個要點
趨勢的方向 – 交易的首要條件是確認市場趨勢的方向,這決定了你應該買入還是賣出。
趨勢的強度 – 趨勢越強,交易機會越多,漲勢中每一次回調都是良好的進場點。
趨勢的共振 – 當個股的趨勢與大盤趨勢形成共振,交易勝率會更高。如果大盤明顯處於上升趨勢,個股的多頭操作將更為順利。
趨勢交易的基本原則
- 順勢而為 -只有在有明顯趨勢的時候才進行交易。當市場處於震盪行情時,耐心等待趨勢明朗是最佳策略。
- 支撐為主,不看阻力 – 在上升趨勢中,重點應放在支撐位的確認,而不是預測阻力位。使用移動停利是延長持倉時間的好方法,讓市場告訴你何時出場。
- 突破長期均線的操作機會 – 當股價衝擊長期均線時,通常會有80%的概率進行短期調整。但一旦股價放量突破長期均線,就是加倉的良機。
- 大週期與小周期的共振 – 趨勢操盤應先看大週期,再看小周期。在大趨勢與小趨勢共振確認後進行順勢操作,這樣能夠降低風險,增加安全性。
如何應對箱型整理與震盪行情
- 等待箱型突破 – 短線投資者不應操作正在箱型整理的股票,而是應耐心等待。一旦股價突破箱體,便是大膽買入的時機。
- 箱型整理與均線的失效 – 當市場進入箱型整理(或三角形、旗型整理)時,均線系統的作用會減弱。此時應參考趨勢線與成交量來把握變盤的時機。
- 漲勢與箱型整理的關係 – 越強的漲勢容許更長時間的箱型整理,當股價上漲25%時,通常需要在五天內啟動第二波漲勢,否則均線多頭排列可能會遭到破壞。
完全依賴市場趨勢,放棄個人信念
市場趨勢是唯一客觀的指標,應該拋棄個人的主觀信念。上漲中的股價震盪往往是為了洗掉不堅定的投資者,讓籌碼換手,並提高市場成本,減少獲利賣壓。
持有強勢股的策略
為避免被短期震盪洗出場,持有強勢股時不要過多關注分時圖,而應專注於均線。最簡單的方式是:只要股價位於5日線之上,就持股不動;一旦跌破5日線,即時賣出。
第五章:交易決策指標
在股票操作中,越簡單的交易系統越好。筆者偏好使用的指標包括均價密碼、MACD、和SAR。這些指標的結合能夠幫助交易者做出更有利的決策。
均價密碼
均價密碼是透過均線的計算來預測價格走勢。常用的5MA是根據前四日的價格與當前價格的平均來計算。這樣的方式已經成為大多數線上交易軟體的標準計算方式。此外,還有EMA(指數移動平均線)或WMA(加權移動平均線)等方法,也可以達到預測均線走向的效果。
MACD 指標
- MACD穿越零軸 – 當MACD穿越零軸時,通常標誌著中期買點出現,這是大膽進場的好時機。
- 空中加油現象 – 當股價經過一段上漲後,MACD的DIF線靠近DEA線,這通常表示股票進入休息階段。若此時DIF重新向上返身,意味著”空中加油”,股價有可能再次挑戰前高。
- 多周期共振 – 在應用MACD時,應從大周期到小周期逐一確認。不同周期的MACD信號共振時,往往能夠提供更強的交易信號。
SAR 指標
- SAR是中期趨勢指標,它具有明顯的轉折信號,且止損簡單易懂。
- SAR的應用:適用於部分停利,當趨勢轉折時給出清晰信號。然而,SAR在盤整市場中與均線系統一樣,容易出現假信號(即所謂的”雙巴”現象),因此需要謹慎應對。
第六章:油管暢通操盤體系
在油管暢通操盤體系中,股票的5日、10日、20日、60日、120日等均線組成不同級別的”油管”。當均線呈現多頭排列時,這些均線系統會為股票的上漲提供持續動力。本書聚焦於中短期強勢股,並建議重點使用5日、10日、20日這三條均線進行交易決策。
操作原則
- 只做上升趨勢股票 – 僅選擇處於上升通道的股票進行操作,避免陷入無趨勢或下跌中的股票。
- 成交活躍的股票 – 優先選擇那些成交活躍、股性靈活的股票進行交易,這樣能夠增加交易的流動性和操作的可行性。
- 板塊輪動與熱門股追蹤 – 雖然熱門股不會輕易改變,但市場會經歷板塊輪動。因此,建議集中跟蹤一兩個熱門板塊進行操作。
- 大盤與個股趨勢關係 – 當大盤進入下跌趨勢時,應保持輕倉操作。個股的表現需服從大盤的趨勢,不可逆勢操作。
- 短期漲幅過大時不參與 – 即使符合油管暢通的標準,對於短期漲幅超過50%或股價高點震盪、出現高位避雷針形態的股票,應該避免參與。
- 集中操作,不頻繁更換股票 – 不要頻繁更換操作對象,而是專注於幾支股票,努力將利潤最大化。
- 專注技術,強化成功率 – 重複運用已經證明成功的交易技術,將重心放在提高成功率上,而不是過多追求複雜的策略。
油管暢通的三種指標
- 均線系統 – 多頭排列代表油管暢通
- MACD系統 – 柱狀線向上穿越零軸代表油管暢通
- 均量系統 – 5日均量大於60日均量代表油管暢通
交易系統的關鍵要點
- 20%看大盤,80%看個股。首先要確保大盤趨勢向上,且無系統性風險。
- 挑選符合以下條件的個股:
- 均線多頭排列
- 近期明顯放量(小盤股換手率>15%,中盤股換手率>7%)
- MACD穿越零軸
- 日KD低位金叉
- 均線上揚角度較大
- 屬於熱門板塊或題材,強中選強。
日線油管通暢操盤策略
均線設定:5、10、20均線 (單位可以是小時、日、周)
進場條件:當均線形成多頭排列,尤其是5日均線剛站上10日均線,即為買入點。
出場條件:股價跌破5日均線時,賣出一半倉位;當跌破10日均線時,則全部賣出。
重新進場:如果股價重新站上5日均線,則可再次買回。
洗盤現象:股價短時間內跌破5日均線可能是主力的洗盤行為,這是為了將鬆動的籌碼再度集中,並不意味著趨勢的反轉。
第七章:選股技巧
在股票投資中,許多人容易陷入“想要買到最低點”的誤區。然而,當股票大幅下跌後,往往會繼續下跌,短期內難以反彈。因此,選股的重點應該放在選擇那些有實際上升潛力的股票,而非一味追求最低價。
盤中選股技巧
- 選擇換手率高且強於大盤的股票 – 最佳選股時間是在開盤後15~30分鐘,此時可以根據換手率和漲幅強於大盤的股票進行篩選。這些股票通常是市場關注度較高,並且具備強勢上漲潛力的標的。
- 避免不利的盤中走勢 – 有些股票不應在盤中買入,特別是出現以下跡象的股票:
- 分時量縮:成交量明顯縮小,表示市場參與者減少。
- 開高走低:開盤後股價迅速下滑,顯示多方力量不足。
- 第一小時出現長黑K:早盤出現大幅下跌,暗示市場對該股票的信心不足。
盤後選股技巧
- 靜心分析選股 – 盤後選股時,可以在較為冷靜的情況下仔細分析,將符合油管順暢條件的股票加入候選名單,並做好次日的交易準備。
- 觀察開盤表現 – 次日開盤時,優先關注候選名單中開高且走勢強勢的股票。如果這些股票符合當日交易量放大且強勢上攻的特徵,則可以考慮進行買入操作。
看盤的核心
選股時,重要的是關注股票的異常表現,尋找市場中的熱門股,並在熱門股中選擇最具潛力的標的。這樣的策略能幫助你捕捉到強勢股的最佳買入時機,避免錯誤選股帶來的風險。